7 個出色的成本領先示例(2022 年)
已發表: 2022-05-061980 年,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在所謂的波特通用戰略中描述了公司如何在其選定的市場範圍內追求競爭優勢。 40 年後,雖然經過了一些細微的修改和新的視角,但它們仍然廣泛適用於任何規模或形式的企業。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通過一些示例討論了差異化策略。 今天,我們將討論另一個——成本領先,我們將看到一些現實世界中最好的成本領先示例,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概念。
戰略的本質是選擇不做什麼。 ~邁克爾·波特
但在我們進入有趣的部分之前——成本領先的例子,我們需要澄清一件事。 或者換句話說,這個策略實際上意味著什麼? 公司如何在成本方面取得領先?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成本領先?
追求成本領先戰略的公司旨在通過在其行業中實現最低的運營成本來建立競爭優勢。 一些成本領先的例子包括麥當勞、沃爾瑪、瑞安航空、Primark 和宜家。
例如,讓我們想像一家製造椅子的公司。 如果公司為每個特定客戶生產定制椅子,其運營成本將非常高。 為什麼?
因為每把椅子都會在不同的時間訂購,用不同的材料和顏色,甚至其製造的過程或技術也可能不同。 高水平的定制不允許公司利用生產規模或標準化流程。
現在想像一下,同一家公司正在生產高度標準化的椅子,無論客戶的喜好如何,它們看起來都一樣。 該公司將能夠通過利用規模經濟*來提高效率,並通過使用更少、更簡單的標準組件來降低生產成本。
*規模經濟:通過增加產量和降低成本實現成本優勢。 由於成本分散在大量商品上,因此每件商品的成本會降低。
什麼不是成本領先?
成本領先戰略經常與價格領先相混淆,但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生產成本最低的公司不一定提供最低的價格。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麼公司的利潤率將高於平均水平。 然而,許多追求成本領先戰略的企業通常也在價格上競爭,而且由於成本管理和結構成本低,它們在價格上非常有效。
如何在成本方面建立競爭優勢?
最後一件事,在我們繼續我們的成本領先示例之前,讓我們放大一些可以實現這種競爭優勢的方法:
資產利用率高
在服務業中,高資產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利用服務。 例如,一家餐廳的餐桌翻轉速度非常快,有更多的顧客停留更短的時間,而另一家餐廳的餐桌一次被佔用數小時。
另一個例子可以是美甲沙龍,其中美甲工作 30 分鐘而不是 60 分鐘,通過減少提供服務的時間在一天內為更多客戶提供服務。
在涉及產品製造的行業中,高資產利用率涉及大量產出。 這通常是通過生產大量標準化產品(大規模生產)來實現的,利用我們之前談到的規模經濟。
直接和間接運營成本低
生產大量標準化產品的另一個結果是直接和間接運營成本的降低。 通過使用越來越多的標準組件,生產成本保持在較低水平。
然而,企業可以實現低運營成本的其他方式是支付低工資、在低租金地區租用辦公室和倉庫、最大限度地降低廣告成本、外包等。
例如,瑞安航空設法降低成本的一種方法是降落在更小、更偏遠的機場,而不是更昂貴的主要機場。
價值鏈控制
確保降低成本的另一種方法是對價值鏈進行更高的控制。 公司密切關注的職能部門(供應/採購、財務、庫存、IT、營銷等)越多,就越容易控制運營流程。
當然,還有與之相關的成本。 例如,這可能是與供應商談判降低價格、對合同進行競爭性招標、優先獲得原材料等。
成本領先的例子
謝謝你的耐心! 既然我們對這個特定的競爭戰略有了更好的理解,讓我們直接研究我們的成本領先示例:
1.瑞安航空
成本領先示例 #1:瑞安航空
在成本領先方面,瑞安航空可能是最著名的例子之一。 這家總部位於愛爾蘭的廉價航空公司成立於 1984 年(擁有包括子公司在內的 469 架飛機的機隊規模),其國際乘客數量超過世界上任何其他航空公司。
該公司的競爭優勢戰略是基於他們通過以盡可能低的單位成本提供航空旅行服務來超越競爭對手的意圖。 這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包括:
- 對供應商具有相當大的議價能力,有助於公司保持較低的運營成本;
- 飛機品種少(主要是波音737-200),可以大量採購備件;
- 與機場運營商的談判能力,要求低著陸費和手續費,以及飛往不太受歡迎的機場;
- 缺乏忠誠度計劃、免費食品、機上娛樂、機場休息室、高級客艙等差異化服務。
和別的! 公司的競爭優勢戰略對價格敏感的客戶尤其具有吸引力。
2. 沃爾瑪
成本領先的例子#2:沃爾瑪
我們成本領先示例列表中的下一個是沃爾瑪。
沃爾瑪是一家美國跨國零售公司,在 27 個國家經營著 11,484 家超市和折扣店。 其競爭優勢戰略是基於以低成本銷售品牌產品,盡可能吸引盡可能多的客戶。
該公司在以多種方式建立成本競爭優勢方面非常有效,包括:
- 通過自動化和技術實現低運營成本;
- 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力資源支出(包括非常低的工資);
- 與主導行業品牌的供應商密切合作;
- 擁有 3,000 輛卡車和 12,000 輛拖車的車隊,降低外包成本;
- 甚至與供應商會面,幫助他們降低成本,建立雙贏關係;
此外,沃爾瑪實施了一個衛星網絡系統,通過公司的商店、配送中心和供應商網絡共享信息。

該系統還幫助他們整合商品訂單,使沃爾瑪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購買更多的商品。
3. 普里馬克
成本領先的例子#3:Primark
我們的成本領先示例列表繼續以 Primark 為代表,Primark 是一家愛爾蘭快時尚零售商,在 12 個國家/地區擁有 370 家門店。 該公司提供的最低價格大大低於競爭對手,這主要是由於其運營成本低。
在競爭優勢戰略方面,Primark 的做法與其他品牌有所不同。 這些東西使他們能夠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實現成本領先:
- 大量庫存——通過為所有商店批量採購,Primark 設法削減成本並實現我們之前談到的規模經濟。
- 很少的品牌和廣告——該公司在廣告上也幾乎沒有預算,主要依靠他們的社交媒體賬戶和口口相傳。
- 高效的供應鏈——Primark 簡化了其供應鏈流程,確保不會因不必要的活動而產生額外成本。
- 縮短上市時間——得益於公司的計算機化清關和強大的倉儲和分銷網絡。
- 外包——Primark 將其服裝製造外包給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提供更便宜的勞動力。
考慮到所有這些效率和運營策略,Primark 通過低成本獲得顯著的競爭優勢也就不足為奇了。
4. 麥當勞
成本領先的例子#4:麥當勞
當然,如果沒有快餐行業最著名的品牌之一——麥當勞,就不可能列出成本領先的例子。 但是公司如何獲得競爭優勢呢?
讓我們來看看:
- 快速送餐——麥當勞優化了烹飪食物的流程,讓所有員工簡單易學,盡可能減少學習曲線。
- 培訓——此外,公司有一個分工,允許他們招聘和培訓新人,而不是僱傭已經訓練有素的廚師,這使他們能夠支付低工資。
- 垂直整合——與競爭對手相比,麥當勞擁有為其產品生產原料混合物的設施,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換句話說,公司不僅在原材料和優化人力資源方面設法降低成本,而且還通過高資產利用率——是的,我們在前一點看到的。
因為他們能夠盡可能快地生產和交付食物,所以他們能夠在相同的時間內為更多的客戶提供服務,而不是競爭對手。
5.宜家
成本領先的例子#5:宜家
不用說,瑞典著名的家具零售商徹底改變了家具行業。
通過生產大量可供人們實際組裝的標準化產品,宜家憑藉其成本領先戰略獲得了顯著的競爭優勢。 如今,這家跨國集團在 52 個國家經營著 433 家門店。
在低成本方面,宜家是家具行業的絕對領導者,原因如下:
- 標準化產品——與競爭對手不同,宜家不提供個性化產品。 幾乎所有這些都是標準化的,這使得該公司能夠為全球所有商店大量生產它們。 並實現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無法實現的規模經濟。
- 自組裝——零售商尋找能夠以盡可能低的成本製造優質組件的供應商,而客戶必須自己組裝家具。 這也是它們的價格如此之低的原因之一,因為宜家不會在裝配過程中為員工花費預算。 您可以額外僱用它們,但它們不包含在基本產品價格中。
- 外包——與許多其他公司一樣,宜家也在低工資國家外包其產品的製造,這使他們能夠額外削減成本。
有趣的是,宜家在一定程度上也遵循差異化戰略,同時具有成本領先優勢。 該公司實際上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創新的商業模式,人們立刻就喜歡上了。
6.亞馬遜
成本領先示例#6:亞馬遜
我們成本領先示例列表中的下一個是跨國電子商務之王——亞馬遜。 談到波特的概念,與其他實體零售商相比,該公司的核心戰略顯然是成本領先。
亞馬遜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其競爭優勢,包括:
- 規模經濟——公司擁有龐大的倉儲設施和加工能力,因此能夠通過實體規模經濟來削減成本。
- 先進技術——通過使用先進的計算和網絡技術,亞馬遜實現了最大的運營效率(和最小的成本)。
- 流程自動化——該公司已成功實現了許多操作流程的自動化,包括採購處理和交付計劃等。
亞馬遜的主要目標是通過不斷改進 IT 基礎設施來發展競爭優勢。 然而,正如我們在宜家看到的那樣,該公司也在實現一定程度的差異化。
例如,該公司設法使自己與眾不同的一種方式是通過客戶評論和反饋,鼓勵客戶從亞馬遜購買更多產品。 現在,繼續我們收集的成本領先示例的下一個:
7. 利德爾
成本領先示例 #7:Lidl
我們的成本領先示例列表繼續以 Lidl 為例,這是一家德國國際折扣超市連鎖店,在歐洲和美國經營超過 10,000 家商店。 該公司保持低成本的商業模式,這是其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下是 Lidl 如何獲得競爭優勢:
- 供應鏈——通過與供應商密切合作,公司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應鏈成本。 因此,他們還能夠為客戶提供更低的價格。
- 自有品牌——據 Business Insider 稱,Lidl 商店中 90% 的產品是自有品牌——換句話說,是專為該公司製造的產品。 這使得 Lidl 可以省去中間商,從而消除額外的供應商成本。
- 產品選擇有限——Lidl 提供大量產品,但品牌選擇有限。 這種有限的選擇使公司對其供應商的購買力更強,因為他們為每種產品提供更多數量更少的品牌。
- 勞動力成本低——與其他超市相比,Lidl 的人員配備最少,員工經過交叉培訓,能夠在任何部門工作。 該公司還在後台擁有非常高效的技術和自動化,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際互動。
此外,該公司還削減了照明等成本,讓商店盡可能使用自然光。 Lidl 也不會在營銷和廣告上花費太多。
這就是我今天的全部內容! 感謝您花時間閱讀我關於成本領先示例的文章,希望在下一篇文章中見到您!